docker入门教程三
DockerFile:
Dockerfile的本质就是由一系列顺序编排的命令和参数组成的脚本,并利用它把我们需要的应用制成一个镜像文件。
到这里,我来为大家在梳理一下,初学者容易出现蒙圈(反正我当时是这样的/捂脸):
前面我们都是直接通过docker pull镜像,然后docker run 的方式直接使用,而现实开发中,我们需要把我们自己的某个微服务模块制成镜像(images)文件,然后创建容器并启动,那么Dockerfile就要使用到了。
因为整个流程下来都是一样的构建环境和指令,因此使用Dockerfile有一下优势:
1、对于开发人员:可以为开发团队提供完全一致的开发环境;2、对于测试人员:可以直接用开发所制成的镜像或者通过Dockerfile文件构建一个新的镜像开始工作了;3、对于运维人员:在部署时,可以实现应用的无缝移植。
Dockerfile的常用命令如下,大家使用时也可以到官网查阅所有的命令,不用记忆:
命令 | 作用 |
FROM image_name:tag | 使用哪个基础镜像启动构建流程 |
MAINTAINER user_name | 声明镜像的创建者 |
ENV key value | 设置环境变量 (可以写多条) |
RUN command | Dockerfile的核心部分(可以写多条) |
ADD source_dir/file dest_dir/file | 将宿主机的文件复制到容器内,如果是一个压缩文件,将会在复制后自动解压 |
COPY source_dir/file dest_dir/file | 和ADD相似,但是如果有压缩文件并不能解压 |
WORKDIR path_dir | 设置工作目录 |
EXPOSE port1 prot2 | 用来指定端口,使容器内的应用可以通过端口和外界交互 |
CMD argument | 在构建容器时使用,会被docker run 后的argument覆盖 |
ENTRYPOINT argument | 和CMD相似,但是并不会被docker run指定的参数覆盖 |
VOLUME | 将本地文件夹或者其他容器的文件挂载到容器中 |
下面大家带大家实践一下就豁然开朗了:
我们来以jdk为例,制作自己的docker镜像:
1. 在宿主机上创建目录:
mkdir -p /usr/local/docker_jdk
2. 把jdk压缩包放入我们刚才创建的目录:3.创建Dockerfile文件(注意我们这里创建在和jdk压缩包同级目录,下面的命令中使用相对目录,当然,你也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找到jdk的压缩包。)
vim Dockerfile
文件内容如下:
#依赖镜像名称和IDFROM centos:7#指定镜像创建者信息MAINTAINER PJX#切换工作目录WORKDIR /usrRUN mkdir /usr/local/java#ADD 是相对路径jar,把java添加到容器中ADD jdk-8u191-linux-x64.tar.gz /usr/local/java/#配置java环境变量ENV JAVA_HOME /usr/local/java/jdk1.8.0_191ENV JRE_HOME $JAVA_HOME/jreENV CLASSPATH $JAVA_HOME/lib/dt.jar:$JAVA_HOME/lib/tools.jar:$JRE_HOME/lib:$CLASSPATHENV PATH $JAVA_HOME/bin:$PATH
4. 万事大吉,就可以使用docker命令制作镜像了
systemctl start dockerdocker build-t='jdk1.8' .
注意:最后是有个“.”的,表示使用当前目录的Dockerfile构建;-t参数表示制成的镜像名,可任意定义。
最后会提示:
Successfullybuilt 6f247d49312fSuccessfullytagged jdk1.8:latest
这时候我们可以查看我们制作的镜像:docker images
可以看到,我们制作的jdk1.8镜像已经有了,同时下载了我们在Dockerfile文件第一行所依赖的centOS7镜像!
5. 我们来试试自己制作的镜像究竟可以创建容器并运行吗?
启动了哦!这样,我们就可以在任意一台安装了docker的机器使用我们自制的jdk镜像创建运行容器咯!
容器的迁移与备份:(这个就很简单啦,我们一次性学习了它!):1.把容器保存为镜像:
docker commit 容器名 保存的镜像名
可以看到:my_jdk1.8_img是用容器制作的;jdk1.8是我们刚开始用Dockerfile制作的。
2.备份:备份的作用在于保留一个版本的镜像,就像我们Git的每个历史版本,有时我们需要回滚到自己想要的版本。
docker save –o 打包的后的文件名.tar 镜像名
可以看到,在执行命令的目录下就生成了tar文件(根据文件大小生成的时间会有所不同,大文件会有些慢)。
3.恢复:假如我们对修改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容器不满意,想要回到最初的状态,这时我们就可以删除现在的容器和镜像,然后恢复备份的镜像,直接run。命令如下:
docker rm 你要删除的镜像名或者iddocker load –i 你的备份镜像tar包
我这里使用了相对路径,因为tar包就在当前目录,是不是很简单!